Micro media | 微媒体

大脑帝国- (读完)

大脑帝国 卡娅·努尔英恩

◆ 你就是你的大脑

大脑中几乎所有东西都是中线对称的,每一样东西我们都有两个。比如,我们有左、右脑半球,两个半球又分别有左、右前额叶。然而,笛卡儿注意到,唯有松果腺这么一个结构正好在脑中线上。他对此的理解是,这说明这儿就是灵魂的栖居地。这么简单当然是不可能的。1887年,极地探险英雄、挪威第一个脑研究学者弗里乔夫·南森(Fridtjof Nansen),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假设:智力存在于脑中大量的神经细胞连接之中。自南森时代之后,我们也看到,不仅是智力,包括喜乐、迷恋、轻蔑、记忆、学习、音乐品味和个人偏好等都存在于这些神经细胞连接之中。

◆ 不是更强壮,而是更聪明

Ch01 大脑思维演进(革命)

大脑演进

-大脑皮层遍布神经细胞,动物的大脑皮层越大,高智商的可能性越大

-5亿年前,只有爬行动物脑存在,就是今天所说的“后脑”

-又过了2.5亿年,才出现最古老的哺乳动物脑,我们称之为“边缘系统”

-哺乳动物2亿年前就进化出了大脑和大脑皮层,而直到20万年前才出现人类大脑

爬行动物脑

-人类巨大的大脑皮层很可能是冰河时代的发展结果,有大脑皮层的物种能更好应对变化

-爬行动物脑是大脑最深处的部分,是对我们存在最为基础的部分,由脑干和小脑组成

-脑干中的神经细胞调节呼吸、心率和睡眠,脑干背侧是小脑,小脑调节运动

-大脑皮层由灰质组成,这里有所有的神经元细胞体和神经细胞之间的接触点,即突触。灰质内部是白质,由彼此绝缘的神经纤维组成

-大脑由灰质和白质组成。灰质(实际上不是灰色,而是粉红色)中有神经元细胞体和树突,神经细胞间的信号传输在这里进行。白质是脑电信号的高速公路,电信号在一条条长长的神经纤维中奔走。像其他任何电线一样,大脑中的电线也要绝缘,大脑中的绝缘材料使信号传导速度更快。大脑中的绝缘材料称为髓磷脂,脂肪含量很高。灰质分布于大脑皮层,即包裹着大脑和小脑的表层,而中脑部位的神经核中也有灰质团块

哺乳动物脑

-人脑仍然具有最古老的哺乳动物脑的构造

-大脑皮层最古老的部分和大脑内部含神经细胞的灰质核团属于哺乳动物脑系统。这些神经细胞团块被称为神经核,许多神经核对人体基本功能很重要

-至关重要的4种进化驱动力:Flighting、Fleeing、Feeding和Fucking,分别对应的是:斗、逃、食、性

-边缘系统一个重要核心叫“杏仁核”(amygdala),位于太阳穴内侧。杏仁核中的神经细胞对情绪反应和动力很重要

-杏仁核后面是一个三四厘米长的香肠状结构,也是大脑中较为原始的那部分的一个结构。这根香肠被称为“海马体”——挪威语叫“sj?hest”。海马体对记忆和空间定位都很重要,数学认知归大脑皮层管。

-大脑正中心中线两侧各有一个丘脑,把所有感官传来的最新消息以信号形式发送到大脑皮层感官系统的几乎每个角落

-神经细胞突起构成的大型高速公路从两侧丘脑中穿过,与其他通路结合形成各个复杂的回路,脑电信息就在这里面以协调而又重复的模式飞奔

天才猿猴

-类人猿很快有了更大的脑子,保留了爬行动物脑和边缘系统,增加的体积是别的东西:大脑皮层

  • “小冰河期”和短时“高热期”交替出现,极端气候影响了幸存下来的生物

  • 400万年前,早期人类两条腿走在非洲大草原上的时候,大脑重约400克

  • 200万年前,灵巧的能人才会用双手使用工具,大脑容积增加到600多克,能人用的工具只是简单的石斧打砸(工具的使用是一项突破,但人类不是唯一会使用工具的生物)

  • 大概300万年前,能人让位于直立人(直立行走的人),会使用火并开始打猎,大脑体积翻了几乎一倍达到1000克

  • 20万年前进化出现代人类——智人,大脑重1200~1400克。智人意思是“有智慧的人”,那时智人大脑也比生活在380万年前的我们的先人最初开始双足直立时重了三倍

  • 大约4万年前,人类开始生产艺术品、首饰和高级工具,如水壶和钓钩。制造的都是弥补我们缺乏的生理属性的工具

  • 随着大脑增大,人类发展出独有的智力。智力并不仅取决于脑子的大小

为什么有了最大的脑子还是不够

  • 鲸鱼和大象(水中和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有比我们更大的大脑。但相对体型大小来说人脑依然是最大的

  • 爱因斯坦是相对论之父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但他的大脑比一般人小了20%

  • 不同大脑也不是以同样方式构建的。灵长类动物,人类和猿猴,神经细胞的大小是一样的,多十倍的神经细胞意味着大十倍的大脑

  • 尽管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的大脑有很大差异,但基本工作原理还是一样的。细胞之间似乎是以同样的方式彼此进行沟通

  • 啮齿类动物脑子越大,神经细胞越大。人类的脑子不仅从体型比来说是最大的,原始脑比起啮齿类动物,单位重量内的神经细胞也多得多

未发育完全的后代

  • 幼儿出生时大脑是没有发育完全的,因为头部得足够小,方可从产道中娩出

  • 不足之处:人类后代的童年期很长,必须依赖父母。因而人类必须对每一个成长中的个体投入大量精力

从树顶到晚间黄金档

  • 重要的不仅是大脑的大小,还包括大脑的哪些部位构成了这个大小

  • 人与其他动物相比有较大的大脑皮层。人脑中平均有860亿个神经细胞,其中160亿个位于大脑皮层。没有任何物种大脑皮层中的神经细胞比人类的多

  • 大脑皮层是思想、语言、人格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所在。大脑皮层使人成为人,大脑皮层不仅可以帮助我们重现感受,而且使我们能够快速理解声音背后的含义

  • 动物也会交流,但内容仅限于传达危险、快乐、饥饿和求偶的欲望

掌管一切的所在

  • 大脑皮层根据其不同部分在颅腔中的位置分为几个叶。尽管许多机能都和脑中的某个区域或某个叶有关,但这些不同的叶不是孤立工作的

  • 大脑中所有的神经细胞都必须是某个神经细胞网络的一部分,才能发挥作用

  • 顶叶在头顶下方,颞叶在太阳穴后方,对记忆、嗅觉和听觉很重要

  • 枕叶对我们的视觉来说至关重要。

  • 额叶让哺乳动物在通常情况下可以控制自己的运动

  • 人类在其优势脑半球内有两个语言区。所有惯用右手的人的优势半球都是大脑左半球;但其实70%的左撇子的语言区也位于大脑左半球

  • 人类额叶除了掌管语言,还有多种独特功能。额叶最前部有一块区域,我们称之为前额皮层。这里掌管人格个性和规划能力。前额皮层是大脑最新的一部分,这不仅是从进化的角度来说的,它也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大脑最后发育的部位

  • 大脑皮层这些不同区域联合起来,给了我们进行分析思维、预见行动后果和规划未来的能力

不是更强壮,而是更聪明

  • 一切都是关于性

  • 从进化角度看,如果不是因为大脑给了我们的祖先传播其基因的优势,人类绝不会演化出如此复杂的大脑

◆ 第三章 记忆与学习

记忆与学习

记忆

短时记忆

  • “工作记忆”被许多人当作短时记忆的同义词使用。另一些人认为,“工作记忆”只是短时记忆中要全神贯注的部分,而短时记忆的其他部分更为被动,只包含无需注意力的记忆储存

  • 短时记忆,或称工作记忆,存在于额叶。工作记忆对推理能力、制订计划和找到问题的替代解决方案很重要

  • 工作记忆的能力是有限的,为了记住听到的,必须对它进行加工处理

长时记忆

  • 事实记忆也被称为陈述性记忆或外显记忆,是你存储的所有的回忆、事实信息和经历体验

  • 学习某样事情有时有用的是练习、练习,再练习。这也可以称之为机动记忆,也称内隐记忆

记忆相关的脑结构

  • 为了记住经历、阅读或者谈论的东西,海马体必须编码,不然信息会消失。海马体从嗅觉皮层、听觉皮层、视觉皮层、触觉皮层和掌管情感的那部分神经核收集线索。这些印象的总和由海马体编制为一份记忆(或许也不能说是一份记忆,而应该说是后续可重新拼合在一起的记忆碎片)

  • 额叶是海马体的好同伴和“僚机”。额叶告诉海马体把精力花在什么上面,以及什么可以忘记。信息通过海马体存储先要去额叶里掌管工作记忆的地方,有时需要反复多次才能强迫额叶把海马体需要的信息传递给它,新事物才能在脑子里留存

  • 小脑和基底神经节是海马体关系没那么密切的“另一帮一个圈子里的朋友”,海马体帮我们记住“是什么”,而小脑和基底神经节帮我们记住“怎么做”

  • 额叶和海马体管事实记忆,小脑和基底神经节管机动记忆。一旦小脑或基底神经节受损,就没有熟能生巧这回事了。小脑和基底神经节共同协作,让我们钢琴弹得更好或足球踢得更棒,前提是我们真的为之努力

  • 基底神经节是位于大脑左右半球深部的一系列神经细胞和神经核团

为未来而记忆

  • 记忆的首要任务是提高生存能力,通过使用记忆能根据过去的经验改变和调整行为。拥有记忆不是为了再造过去,而是为了给未来做出正确的选择

  • 海马体受损的人失去对过去的记忆的储存能力,也无法根据过去的所见所历创建出连贯的未来的空间场景

学习

负责学习的多个脑结构

  • 前额皮层通过赏罚机制在学习中起重要作用,激素中心下丘脑也是如此

  • 大脑皮层负责运动的区域明显会受到学习影响,因为它们会随我们给自己的挑战而改变

  • 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使用左手拉弦的音乐家控制左手的大脑皮层区域面积更大,很早就开始学琴的人差别最大

经典条件反射是一种无意识学习

  • 操作条件反射比经典条件反射更具有意识性,而且经常需要有意识的行动

最简单和最复杂的学习形式

  • 最简单的学习方式“适应”,说白了就是你习惯了

  • 最复杂的学习形式包括向他人学习

    •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习得

  • 某些形式的学习,如适应和经典条件反射,永远也不会进入有意识的记忆里

  • 通过训练可以提高技能,这些技能储存在机动记忆中

  • 学习新事物为什么会牢牢记住这个而不是那个?

    • 集中注意力且处于专心致志的状态(丘脑和额叶有帮助)

    • 带有感情/兴趣去学习会增强注意力,阅读或体验的东西被记忆存储的可能性会增加,但强烈的情感似乎又有抑制作用(杏仁核起作用)

    • 记忆是善于联想的,把想记住的东西和以前就会或者知道的东西联系起来会记得更好。与对自己真正有意义的事情联系在一起会记得很牢(各种记忆法,记忆宫殿等,记忆法有助于防止在习得阶段出现记忆混乱)

  • 多个感官传来的信息会先在大脑皮层不同区域解码,然后海马体将所有的信息整合成一个。海马体会将新信息与先前存储的信息进行比较关联。信息如果能通过海马体这道关卡,就会存储到长时记忆中。长时记忆中的那些记忆存储在大脑皮层不同部分,但要确切说出什么样的信息存储在哪个部分,暂时还缺乏一部分研究

存储

  • 记忆先在海马体中分类,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分钟到数年不等,然后存储到散布于大脑皮层不同区域的长时记忆中。视觉印象存储在视觉皮层,听觉印象存储在听觉皮层,情绪感觉存储在杏仁核,触觉存储在触觉皮层

  • 学习新事物可以增加电信号沿神经细胞传递的突触(学打乒乓球或跳萨尔萨舞),突触越多,神经细胞能参与的神经细胞网络就越多。学习新的东西时会形成新的突触;但如果不去重复学到的东西,已形成的突触就又会退化消失。突触在不断生成和消失,被使用的突触会变成永久性的,用得多的突触会通过神秘的LTP效应(long-term potentiation的缩写,长时程增强作用)得到增强

  • 神经组织由白质和灰质组成。突触存在于灰质中

  • “10%”迷思:我们只使用了10%的大脑,大脑可以根据新的经验和新的知识不断重组自己,大脑是不断变化中的约860亿个神经细胞。你永远可以学到更多,变得更好

  • 记忆存储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的经历和记忆与我们的旧记忆交织在一起。大脑的存储容量几乎是无限的

回忆

  • 记住一份记忆的难度取决于这份记忆建立的神经网络的稳定性和强度。频繁地使用会使其变成强记忆。而强记忆更容易被记住。记忆是一个将新旧记忆混合在一起的创造性过程。你记住的是一些记忆碎片,你得把这些碎片整合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因为记忆是以碎片形式存储在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中的,所以也只能以碎片的形式被记住

  • 记忆通过主动记起或认出而提取出来。认出某样东西就是在把看到或听到的内容跟记忆中的内容做比较。大脑甚至还有专门的面部识别区域。这个面部识别区域与其他任何一种对脸部的描述相比,其细致入微和实用程度是难以想象的

  • 经常看到的人或事物会逐渐在脑子里创建一套非常具体的特定活动模式

  • 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片段很可能慢慢变成大脑通识数据库的一部分,让人能根据经验做出归纳总结,而不用将单个记忆彼此分割开来

如何更好地记忆

  • 储存新信息时集中注意力非常重要,因此,避免严重睡眠不足很关键

  • 压力会影响储备的注意力,会降低大脑的信息存储能力

  • 提前花时间在要记的东西上做好准备格外重要

  • 沉下心来,把要记的东西同你的感觉关联起来

  • 用来记忆的感官越多,记忆的效果就越好(大声朗读对记忆有帮助)

  • 清醒状态的记忆和情境记忆

  • 提问的语言也和记忆有关

  • 彩色的东西会比黑白的记得更牢

  • 要想记牢,就要优先把时间花在听自己重复上,或者让别人听你重复

  • 对所记内容进行积极存取(练习把知识再次提取出来比花同样时间再通读一遍有效得多)

  • 某些形式的脑损伤创造了世界上最为独特的大脑——“学者”

嗅觉记忆

  • 与记忆相关的大脑皮层分区和感知气味的大脑皮层毗邻。它们在功能上和解剖结构上联系紧密。一个熟悉的气味可以帮我们想起经历过的事件,被称为“普鲁斯特现象”

  • 气味从嗅觉皮层抄近路直接去了海马体,甚至都不进入丘脑

  • 回忆通过嗅觉皮层与海马体之间联系紧密的神经细胞连接来实现。嗅觉皮层还和对情感很重要的杏仁核关系密切

  • 嗅觉神经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唯一暴露在外的神经细胞,因为它们位于我们鼻子顶端

  • 嗅觉记忆有惊人的稳定性

“断片儿”

  • 不是一个科学的表述

  • 有关被压抑的记忆的讨论,指的是在经历了一些可怕的事情之后无法再度提取的记忆

  • 没有证据表明,这样的记忆是被创伤体验无意识地压抑下去的,也没有证据表明它们不是。更多人接受的观点是,是有意识地驱走了那些记忆

  • 研究发现,通过主动尝试压抑可以终止记忆的提取过程

  • 无论是无意识地压抑,还是有意识地驱赶,首先必须形成记忆。如果有过创伤性体验,往往会在记忆中打下根深蒂固的烙印。通常规则是对创伤记得格外牢

失智症是一种脑退化

  • 日益严重的健忘是衰老过程的正常部分,因为老化的大脑中神经细胞连接逐渐减少,神经细胞开始走向死亡。海马体是第一批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退化的区域中的一个

  • 失智症可以根据大脑功能退化开始的部位分成许多小类,然而出现退化的部位非常广泛,很难将这些小类彼此区分开。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一类,它与某种特定蛋白的不正常分解有关

  • 第二常见的一类失智症是血管性失智症

    • 大脑中分散的小块区域供血不足,而导致神经细胞死亡,最常见的原因是细小血管堵塞,导致轻型脑卒中或称小卒中

    • 偏跃进式,一切都取决于什么时候发生脑卒中

    • 其高危因素与其他任何类型的血管病一样:不健康的饮食和缺乏锻炼

  • 其他类型的失智症一开始并不侵害记忆力,而是给人带来人格变化及产生幻觉。这些变化逐渐也会侵害记忆力

  • 经常得到锻炼的大脑耐受力更好

伪记忆

  • 记忆并不完全可信。我们是以“记忆大纲”的形式存储信息,这个框架只包含记忆中最重要的内容

  • 回想起记忆的时候会运用一般性认识,根据假设和经验来填充信息,这也可能是错误的来源

  • 研究表明,无论是构建记忆还是重组记忆,都易于接受那些帮助我们填补记忆空白的建议

  • 神经细胞连接的强度是可以改变的,记忆也可以与新的情感、环境条件、预期或者知识联系起来

你得感谢你的遗忘

  • 记忆是某种过滤器,可以保护你每天免受过量信息的轰炸

  • 记忆不是关于过去的精确画面,事实上,记忆有关未来才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章 记忆与学习

学习和记忆是文化的根基。没有知识学问,发展就可能停滞不前;没有记忆和回忆,我们就不可能认出家人和朋友。

癫痫是一种脑部疾病或脑损伤,患者因为大脑局部或全脑的神经细胞活动异常而反复发作。

◆ 短时记忆

工作记忆和短时记忆的一些模糊的界限。“工作记忆”一词被许多人当作短时记忆的同义词使用。另一些人则认为,“工作记忆”只是短时记忆中需要我们全神贯注的那部分,而短时记忆的其他部分则更为被动,只包含无需注意力的记忆储存。不过,这两者之间的界限非常模糊,所以我和许多人都把它们当作一个整体看。

短时记忆,或称工作记忆,存在于额叶。工作记忆对推理能力、制订计划和找到问题的替代解决方案是很重要的。

◆ 学习

在神经外科工作的时候,学到的诀窍是用左手刷牙,好让大脑练习更好地使用左手。

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使用左手拉弦的音乐家控制左手的那片大脑皮层区域面积更大。而那些很早就开始学琴的人,其差别是最大的。

◆ 存储

我们的大脑中有多达860亿个神经细胞。这是很大的数量。而相应地,我们也不会再有更多的神经细胞了。神经细胞的再生只发生在大脑的某几个区域里。而在大部分区域,似乎压根儿就没有新的神经细胞生成。

思考、学习和记忆的一切,都是以一系列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在连绵不断的神经细胞网络中传递的。电信号沿神经细胞体传递到神经细胞的突起,即轴突。在轴突的末端,电信号转换成化学信号,并跨越一道宽约20纳米的突触间隙。也就是说神经细胞之间并不完全接触,远不是那么回事。一道0.000 02毫米的间隙将它们隔开。这道间隙的另一边,神经细胞接触的是神经细胞网络中其相邻神经细胞的化学神经递质。一旦化学信号通过突触传递过来,就能再次转变为电信号,再“嗖嗖”往下一个神经细胞飞驰。* *

LTP效应每个神经细胞与其他神经细胞之间有1万~15万个接触点——突触。并非所有突触都同样高效。首字母缩略词LTP代表的是“长时程增强作用”,也就是说突触本身在长期使用下会变得更有效率。同一组神经细胞彼此之间频繁发送信号,它们会逐渐对彼此变得敏感,形成LTP效应。

。信息不是存储在单个的突触中,而是存储在一个完整的神经网络中。一个神经网络由数个突触组成,还包括从A点到B点的“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存在于白质中,它们由神经细胞突起——轴突——组成。轴突由髓磷脂隔绝开来,这使电信号传递速度很快,也是白质是白色的原因。生成髓磷脂的那些细胞会“厚待”那些格外重要的信号通路,将其额外多隔几层。多重绝缘物意味着路上能够高速行驶,出现发动机故障的可能性很小。换句话说,重要的神经细胞网络不仅会有更高效的突触,还会有更高效的信息通道。

髓磷脂和突触都需要营养和氧气,这些是由血管提供的。因此,学习也会导致更多血管的生成,以满足能量需求。

大脑不是一个你出生时就已完备的硬盘。大脑是不断变化中的约860亿个神经细胞。你永远可以学到更多,变得更好。

◆ 回忆

如果你大声朗读,信息就可以从视觉和听觉两种渠道进入大脑。这对你的记忆是有帮助的。而如果你只是高声朗读那些最重要的单词或最重要的句子,记忆效果将是最好的。然后你应该多重复这些内容,其实就是训练随时可以提取信息的能力,甚至还可能需要在混进了错误的地方纠正一下你的记忆。

金•匹克和电影《雨人》有一些智力迟钝或患有自闭症,但在某一方面能力超群的人,这样的矛盾混合体被称为“学者”。据称全世界约有50名“学者”。其中一位先学会了阅读,然后才学会走路。他的头部超大,左右两个脑半球之间没有胼胝体,也没有小脑。他被诊断为弱智,但他的记忆力非比寻常。他可以一次读两页书,两只眼睛各看一页,且记得一字不差,而且永远都记得。最终他可以复述1.2万本书的内容。他向电影编剧巴里·莫罗(Barry Morrow)展示了这项能力后,莫罗随即决定以这个故事写一个剧本。四年后,有了奥斯卡获奖影片《雨人》(Rain Man)。这位不寻常的人物真名叫金·匹克(Kim Peek)。

失智症可以根据大脑功能退化开始的部位分成许多小类,然而出现退化的部位非常广泛,所以很难将这些小类彼此区分开。

阿尔茨海默病[插图]是最常见的一类,它与某种特定蛋白的不正常分解有关。这进一步导致蛋白沉淀,从而损伤神经细胞。损伤似乎自与海马体相邻的颞叶开始。最先受侵害的就包括记忆力。

我就经常把“冬瓜”和“南瓜”搞混淆,即使我仔细想想还是能分辨清楚的。常常第一反应就会叫错这两种东西。“橙子先生” 小时候,妈妈给我们讲过一个英语老师的故事。这位老师永远不肯承认自己错了或者不知道问题的答案。有一次他要用英语说“橙子”时说的是“appelsine”[插图],被人纠正后还不肯承认自己说错了。结果从那以后,他就成了别人口中的“橙子先生”。大家听了妈妈的这个故事都笑了。那时候我还没有学过英语,还得让别人跟我解释说,英语里橙子叫作“orange”。现在我说英语的时候,为了不在飞机上说出“appelsine juice,please”(请给我橙汁)这样的话,必须集中注意力,而且我还得不停地默念“orange,orange,orange”,以免脱口而出“appelsine”而变成别人口中的“橙子太太”。要遗忘已知的东西应该有更简单的方法,但绝没有什么删除键。靠命令来忘记可能性极小。因为每次我要脱口而出那个词的时候,我用的正是同一神经网络。虽然我用这一网络是来纠正自己的,但应用它就强化了它。很可能我余生都会记住这个故事。

记忆和遗忘用的是同一神经网络,所以当你记错一个东西想原路返回纠正自己的时候,回忆往往在应用的时候又强化了记忆过程。要遗忘已知的东西应该有更简单的方法,但绝没有什么删除键。靠命令来忘记可能性极小。因为每次我要脱口而出那个词的时候,我用的正是同一神经网络。虽然我用这一网络是来纠正自己的,但应用它就强化了它。

◆ “您现在的位置”

穆瑟夫妇发现网格细胞之后不到十年,就和英国人约翰·奥基夫(John O’Keefe)一起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穆瑟夫妇是因为发现了网格细胞,而奥基夫则是因为发现了位置细胞。

◆ 用大脑来感觉

海马体(hippocampus)是边缘系统的一部分,负责将工作记忆转变为长时记忆。正如前面提到的,涉及与强烈情感相关的事件时,人们会有特别好的记忆力。

◆ 第六章 智力

《高人的箴言》是中古时期流传下来的最重要的北欧文学经典——冰岛史诗集《埃达》中的第二首诗歌。“为人最宜才智适中, 聪明过人未必是福。 须知太平安逸之世, 唯有中智之人可享。” 上文的诗句摘自写于13世纪的《高人的箴言》(Håvamål)[插图]。阿克塞尔·桑德摩塞(Aksel Sandemose)于1933年描述的“洋特法则”在这个国家的悠久传统显然比我们知道的还要长。但其实我们是认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的。

“洋特法则” Jante Law 是北欧心灵密码。北欧文的 J 和英文的 J 发音不同。用中国人熟悉的字举例,英文的 Jenny 译音为珍妮。如果是北欧文的 Jenny,就得翻译成叶妮。 “洋特法则” 不是真的成文律法。也不是先订法则,人们遵循。洋特是出自于丹麦小说家阿克塞尔·桑德摩塞(Aksel Sandemose)1933年的畅销小说“一个逃亡者的足迹 (A refugee crosses his tracks)”中的一个虚构地名,住在洋特的人,总是想办法在贬低别人。 作者在小说中描述北欧人的价值模式,命名为“洋特法则”。

这些法则可归纳为十条:

  1. 不要以为你很特别 (Don't think that you are special);

  2. 不要以为你的立场跟我们一样 (Don't think that you are of the same standing as us);

  3. 不要以为你比我们聪明 (Don't think that you are smarter than us);

  4. 不要以为你比我们好 (Don't fancy yourself as being better than us);

  5. 不要以为你比我们懂得多 (Don't think that you know more than us);

  6. 不要以为你比我们重要 (Don't think that you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us);

  7. 不要以为你什么都擅长 (Don't think that you are good at anything);

  8. 你不应该嘲笑我们 (Don't laugh at us);

  9. 你不应该以为任何人在乎你 (Don't think that anyone cares about you);

  10. 你不应该以为你能教我们任何东西 (Don't think that you can teach us anything).

都在传达“别以为你比别人强”,“谁也不比别人差”的哲学。

詹特法则是流行于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概念,它的基本主题是强调在社会上要谦虚和自我克制。通过一系列的戒条,詹特法则劝诚人们消除自大心理,“站好自己的位置”, 这个法则的一个结果就是产生了 “皇家瑞典式嫉妒”( Royal Swedish Envy)—— 嫉妒是人的天性,我们总是会苛责那些 “过于成功” 的人。观察者已经发现詹特法则是瑞典全球竞争力的一个威胁,因为它隐含着不鼓励创新和追求成就的倾向,所以如今的年轻人似乎已经意识到要远离詹特法则了,因为国家需要他们帮助瑞典进入信息化的全球经济领域。阿克塞尔·桑德摩塞(Aksel Sandemose)于1933年描述的“洋特法则”在这个国家的悠久传统显然比我们知道的还要长。

◆ 智商

智商和身高,都呈正态分布。[插图] 图6.1 该图展示的是智商的正态分布曲线,其中50%的人智商介于90和110之间。

◆ “化过妆”的食物

大脑中有许多部分会共同作用来对我们的渴望施加影响。杏仁核和海马体携手合作,让我们记起上次我们赏给自己一个多汁的汉堡或一包酥脆的薯片时是多么美味,而岛叶则有助于强化这种奖励效果。额叶把这一切整合起来,告诉你,既然你这么忙,又这么累,那么你既需要也值得那一类的食物带给你的奖赏。

◆ 我们都是娘胎里的巧克力控吗

母乳或配方奶里都含有钠,只不过不是氯化钠,没有咸味而已。

1岁以内的孩子每天需要的盐在1克左右,母乳或配方奶中所含的量足够孩子所用。满1岁到3岁之前,每天需要的盐为2克左右,所以即使满1岁了,也应坚持低盐饮食,可在辅食做好之后稍加一点盐,让盐留在食物表面,味道会显得比较重。

不要盐,不要糖。父母是孩子口味的制定者,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习惯了很甜或很咸的食物,以后就很难改变了。盐就不一样了。婴儿最好不要吃盐,他们也不喜欢吃盐。不过他们可以学着慢慢接受越来越多的盐。随着方便食品的普及,普通大众的盐摄入量激增,现在盐被认为是高血压的罪魁祸首,而高血压可诱发心肌梗死或脑卒中。从来没有吃过方便食品的人可能会觉得那些东西咸得可怕,但大脑会适应这种感觉。渐渐地,它会期待这个咸度,觉得普通的咸度太低了。接受高盐的“成人食品”的幼儿,选择的食物会越来越咸,而接受低盐食物的幼儿则会在实验中不去选择那些更高浓度的盐溶液,如果他们可以自由选择的话。幸好成人和幼儿都可以学习改掉这一习惯。如果你一段时间不吃盐,你对盐的渴望将会慢慢消减。

◆ 点评

推荐五星点赞这本书。作为一本脑科学相关科普读物,这本书没有大量无关修饰的词语,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仅这一点就足以刷下去一大批科普读物了。)

在书中内容的框架下还附录丰富的研究证据源,从内容和研究展开能学习了解到更多。

作者也是大美女,封皮和书中的插图全是她妹妹画的。

缺点:翻译较生硬,后期校对不严谨,有不少错误。

正在加载今日诗词....

本文由 米拉之落 创作,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本站文章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转载前请务必署名

分享本文